景阳思考了一会儿,回道“中医很需要名师指点,需要引路人。”
“怎么说?”
李婉不解。
“比如脉象,就有二十几种,很多脉象摸起来很像,初学者是根本分不清的,只有通过老师带,抄老师开的方子,才能从中积累到足够的经验,把脉象了然。”
“这还不算最难的。”
“比如中药的配伍,药物单独或者配合使用,有单行、相使、相须、相杀、相畏、相恶与相反七种情况。”
“这种用药的规律,是为了照顾到复杂病情,增进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,没有老师指点,你敢乱开?”
李婉笑了笑,忽道“中医不是有很多典籍吗?什么千金方,伤寒杂症论,里边不是有不少名方吗?”
景阳笑道“没想到你还懂这个。”
“中国人都知道吧?”
李婉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。
还挺可爱。
景阳便道“中药的精髓不在药方。”
“那在什么?”
“在剂量。”
景阳笑着解释道“药方药方,药是中药,方是方法,但剂量得当与否,才是关键。”
李婉一怔,觉得景阳说的有道理。
她也突然明白过来,为什么说中医的药方,千人千方,原来根子在这里。
李婉就道“听你说这么说,中医很科学啊,可为什么就是干不过西医呢?”
“还是同一个问题,引路人。”
景阳无奈摇了摇头。
提起这个,景阳自己都不免为中医的未来担忧。
想学中医的有志青年,找不到想传承的老中医,还有些老中医视医术为家传,不传外姓。
这是阻碍中医传承的原因之一。
师父总想留一招底牌,每一代都留一招,留到现在,也基本上没绝活了。
“除了没有引路人,中医式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上面虽开始重视中医,却想要直接把中医并入西医的医疗体系,不客气地讲,这也是在灭亡中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