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泡泡中文>左传的读音在书里怎么读 > 鲁昭公六年(第2页)

鲁昭公六年(第2页)

季孙宿说:“寡君尚且不敢当,何况下臣不过是君侯的奴隶,岂敢听到有额外的赏赐?”

坚决要求撤掉加的菜才了事。晋国人认为季孙宿知礼,又加重了宴会上的礼物。

宋寺人柳有宠,大子佐恶之。华合比曰:“我杀之。”

柳闻之,乃坎、用牲、埋书,而告公曰:“合比将纳亡人之族,既盟于北郭矣。”

公使视之,有焉,遂逐华合比,合比奔卫。于是华亥欲代右师,乃与寺人柳比,从为之征,曰:“闻之久矣。”

公使代之,见于左师,左师曰:“女夫也必亡!女丧而宗室,于人何有?人亦于女何有?《诗》曰:‘宗子维城,毋俾城坏,毋独斯畏。’女其畏哉!”

宋国的寺人柳受到宋平公的宠信,世子佐很讨厌他。右师华合比主动请缨,对世子佐说:“我去杀了他。”

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让寺人柳知道了。寺人柳于是挖了一个坑,杀了牲口放到坑里,再伪造一份盟书放在牲口上,掩埋起来,跑去向宋平公告状,说:“华合比准备迎接那些流亡之徒回来,已经在城北举行了盟誓。”

所谓流亡之徒,是指鲁襄公十七年流亡在外的华臣一族。宋平公派人去搜查,果然挖到了盟书。罪证摆在那里,但是不能排除华合比遭人栽赃的可能性。这时候有人刷新了无耻的下限,他就是华合比的弟弟华亥。华亥觊觎右师的职务已久,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不惜与寺人柳狼狈为奸。寺人柳构陷在前,华亥紧跟着跳出来,指证华合比确实与华臣有勾结,说:“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。”

于是罪证变成了铁证,华合比被驱逐出境,流亡卫国。

华亥心满意足地当上了宋国的右师,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。左师向戌见到他,当面便说:“你这个人必定会逃亡。你背弃了你的宗主(指华合比),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别人又会如何看你?《诗》说:‘宗主就是城池,不要让城毁坏,不要让自己因孤独而害怕。’你现在应该感到害怕了吧?”

六月丙戌,郑灾。

如士匄所料,六月初七日,郑国发生了火灾。

楚公子弃疾如晋,报韩子也。过郑,郑罕虎、公孙侨、游吉从郑伯以劳诸。辞不敢见,固请见之,见如见王,以其乘马八匹私面。见子皮如上卿,以马六匹。见子产以马四匹。见子大叔以马二匹。禁刍牧采樵,不入田,不樵树,不采刈,不抽屋,不强丐。誓曰:“有犯命者,君子废,小人降。”

舍不为暴,主不宾。往来如是。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。

作为韩起去年前往楚国送亲的回报,楚灵王的弟弟公子弃疾前往晋国访问。经过郑国的时候,郑简公带着罕虎、子产、游吉在地慰劳他,弃疾辞谢,不敢相见。郑国人再三要求,弃疾才勉强答应。会见的时候,弃疾谦恭有礼,见郑简公如见楚灵王。弃疾以为,他以楚国使臣的身份,既不够资格,也没有理由会见郑简公,只能以私人身份对郑简公的热情表示感谢,赠送给郑简公乘马八匹。又根据郑国三卿的地位等级,见罕虎如见楚国的上卿,赠送马六匹;见子产,赠送马四匹;见游吉,赠送马两匹。楚国使团所到之处,禁止割草、牧马、采摘、砍柴,不进农田,不砍树木,不摘蔬果,不拆房屋,不强行取用财物。弃疾还宣布:“如有违令者,君子撤职,小人降级!”

自楚入晋,自晋回楚,楚国人一改山大王的作风,秋毫无犯。东道主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处处戒备。宾主融洽,郑国三卿看到这番景象,都知道弃疾终将会成为楚国的主人,因为他已经具备了王者之气。

韩宣子之适楚也,楚人弗逆。公子弃疾及晋竟,晋侯将亦弗逆。叔向曰:“楚辟,我衷,若何效辟?《诗》曰:‘尔之教矣,民胥效矣。’从我而已,焉用效人之辟?《书》曰:‘圣作则。’无宁以善人为则,而则人之辟乎?匹夫为善,民犹则之,况国君乎?”

晋侯说,乃逆之。

韩起到楚国送亲的时候,楚国人没有按惯例到城郊欢迎。现在公子弃疾来到绛都城郊,晋平公也不打算派人去迎接。羊舌劝道:“楚国走歪门邪道,我们走正道,为什么要学走歪门邪道呢?《诗》说:‘君侯的教导,百姓都听从。’走我们的正道就是了,何必去学别人走偏门?《书》说:‘圣人制定准则。’咱们应该是以善人为准则,还是以别人的不善作为准则呢?一个普通人做了好事,百姓还会以他为准则,何况是一国之君?”

晋平公听从了羊舌的建议,于是派人去迎接公子弃疾。

秋九月,大雩,旱也。

九月,鲁国举行大规模的雩祭,是因为发生了旱灾。

徐仪楚聘于楚。楚子执之,逃归。惧其叛也,使泄伐徐。吴人救之。令尹子荡帅师伐吴,师于豫章,而次于乾溪。吴人败其师于房钟,获宫厩尹弃疾。子荡归罪于泄而杀之。

冬,叔弓如楚聘,且吊败也。

徐仪楚是徐国世子,受命出使楚国,不知为何被楚灵王扣留,后来又逃回了徐国。楚灵王担心徐国背叛楚国,派大夫泄讨伐徐国。吴国派兵救援徐国。小战变成了大战,楚国令尹罢率军讨伐吴国,大军在豫章集结,驻扎在乾溪。吴军在房钟打败楚军,俘虏了楚国的宫厩尹弃疾。罢将罪责推到泄身上,杀了他。

鲁国人很“识做”

,派大夫叔弓出访楚国,同时对楚国的战败表示慰问。

十一月,齐侯如晋,请伐北燕也。士相士鞅逆诸河,礼也。晋侯许之。

十二月,齐侯遂伐北燕,将纳简公。晏子曰:“不入。燕有君矣,民不贰。吾君贿,左右谄谀,作大事不以信,未尝可也。”

鲁昭公三年,北燕国君燕简公受到臣下的威胁,出逃齐国。鲁昭公十年十一月,齐景公来到晋国,请求晋国允许齐国讨伐燕国。晋国派士匄辅佐士鞅到黄河边上迎接,这是合于礼的。晋平公答应了齐景公的请求。于是这一年十二月,齐景公出兵讨伐燕国,企图将燕简公送回去。晏婴以为这件事情办不成,理由是燕国已经有国君了,百姓没有三心二意;而齐景公贪财好货,左右阿谀奉承,办大事不讲信用,所以还不可以。

有必要说明一下,《左传》中关于燕国的记载甚少,《史记》对于燕国在春秋时期的这一段历史也是语焉不详,二者之间又有颇多出入。司马迁笔下,燕简公被记载为燕惠公:“惠公多宠姬,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,大夫共诛姬宋。惠公惧,奔齐。”

而燕简公(或燕惠公)奔齐之后,燕国人立了谁为国君,没有任何记录可查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