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襄公二十四年
公元前549年,鲁襄公二十四年。
二十四年春,穆叔如晋,范宣子逆之,问焉,曰:“古人有言曰,‘死而不朽’,何谓也?”
穆叔未对。宣子曰:“昔之祖,自虞以上为陶唐氏,在夏为御龙氏,在商为豕韦氏,在周为唐杜氏,晋主夏盟为范氏,其是之谓乎!”
穆叔曰:“以豹所闻,此之谓世禄,非不朽也。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,既没,其言立,其是之谓乎!豹闻之:‘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’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若夫保姓受氏,以守宗,世不绝祀,无国无之。禄之大者,不可谓不朽。”
二十四年春,叔孙豹前往晋国访问。晋国中军元帅士亲自到郊外迎接,以表慰问之意。交谈过程中,士发出一句灵魂之问:“古人说的死而不朽,是指什么?”
叔孙豹不说话,士便自己回答了:“从前我的祖先,在虞舜之前为陶唐氏,在夏朝为御龙氏,在商朝为豕韦氏,在周朝为唐杜氏,在晋国主持华夏诸国会盟的时候为范氏,可以说是不朽了吧?”
士将自己的家世显摆了一番,期待叔孙豹点赞,没想到叔孙豹很直接地说:“以我所知,这叫作世禄,并非不朽。鲁国有位先大夫臧文仲(即臧孙辰),人已经去世了,他的话却一直让世人牢记,可以说是不朽了吧!我听说,做人的最高层次是树立德行,其次是树立功业,再次是树立言论,人虽然死了也不会被废弃,这叫作三不朽。像这样保存姓氏来守护宗庙,世世代代不绝祭祀,哪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家族。这只是做官做得大罢了,不能说是不朽。”
中国人崇拜祖先,以子孙兴旺为幸福的标准,连骂人都以“断子绝孙”
为最狠。可是仔细想想,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,前面都经历过了不知道多少世的祖先,谁家里不是“世不绝祀”
呢?又有谁的祖上不曾阔过呢?如果以世代相传为不朽的话,只要存活下来的家族都是不朽的。大家都不朽,也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了。
范宣子为政,诸侯之币重,郑人病之。二月,郑伯如晋,子产寓书于子西,以告宣子,曰:“子为晋国,四邻诸侯不闻令德,而闻重币,侨也惑之。侨闻君子长国家者,非无贿之患,而无令名之难。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,则诸侯贰。若吾子赖之,则晋国贰。诸侯贰,则晋国坏;晋国贰,则子之家坏。何没没也!将焉用贿?夫令名,德之舆也。德,国家之基也。有基无坏,无亦是务乎!有德则乐,乐则能久。《诗》云‘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’,有令德也夫!‘上帝临女,无贰尔心’,有令名也夫!恕思以明德,则令名载而行之,是以远至迩安。毋宁使人谓子‘子实生我’,而谓‘子浚我以生’乎?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”
宣子说,乃轻币。
是行也,郑伯朝晋,为重币故,且请伐陈也。郑伯稽首,宣子辞。子西相,曰:“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,寡君是以请请罪焉,敢不稽首?”
士夸耀家世,或许与他当时受到批评有关——一个人受到批评,本能反应是防卫。士为什么受到批评?他执掌晋国政权,要求诸侯交纳很重的贡赋,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老饕的恶名。
郑国人受不了士的压榨。这一年二月,公孙夏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朝见,子产托公子夏带了一封信给士,说:
“您治理晋国,四方诸侯没有感受到您的美好品德,却感受到了越来越重的负担,我难免感到迷惑。我听说,君子治理国家,不担心没有财礼,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。如果诸侯的财货聚集于晋国的公室,则诸侯会产生二心;如果您也从中获利,则晋国内部也会产生二心。诸侯三心二意,则晋国受害;晋国内部三心二意,则您的家族受害,要那么多财货有什么用呢?
“美好的名声,是承载德行的车辇;德行,是一个国家的根基。有根基就不会受损,您不也应该致力于这些吗?有了德行就能快乐,快乐就能长久。《诗》上说,‘快乐的君子,是国家的基础’。这就是有美德吧。‘天帝在上关照你,不要三心二意’,这就是有好名声吧。多思考恕道,体谅别人,以此发扬德行,那么就可以承载好的名声前行,所以远方的来归顺,近处的很安心。您是想让人说‘是您养活了我’,还是‘您剥削我来养活自己’呢?象有长长的牙齿而毁了自身,就是因为象牙值钱啊!”
士被子产说动了,于是减轻诸侯的贡赋。
郑简公此番前往晋国,除了因为贡赋太重,同时也是请求攻打陈国。郑简公叩首,士不敢接受如此大礼。公孙夏为郑简公相礼,说:“因为陈国倚仗大国而欺凌敝国,寡君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,岂敢不叩首?”
孟孝伯侵齐,晋故也。
孟孝伯即仲孙羯。
仲孙羯率军入侵齐国,这是为了晋国。
夏,楚子为舟师以伐吴,不为军政,无功而还。
夏天,楚康王组织水军来讨伐吴国,但是又不治理军政,这样的部队打不了胜仗,所以无功而返。
齐侯既伐晋而惧,将欲见楚子。楚子使启强如齐聘,且请期。齐社,军实,使客观之。陈文子曰:“齐将有寇。吾闻之,兵不戢,必取其族。”
秋,齐侯闻将有晋师,使陈无宇从启强如楚,辞,且乞师。崔杼帅师送之,遂伐莒,侵介根。
会于夷仪,将以伐齐。水,不克。
齐庄公讨伐晋国回来,难免害怕晋国报复,想要去见楚康王,加强两国的联系。楚康王当然不会拒绝,派启强访问齐国,同时请求约定会见的日期。齐国人在军中祭祀神明,检阅部队,请启强参观。陈须无对此不以为然,说:“齐国将有敌寇入侵了。我听说,不收好武器,必然伤到自己。”
秋天,齐庄公听说晋国将要入侵,派陈无宇(陈须无之子,谥桓)跟随启强回楚国,说明齐国将有战事,暂时不能与楚康王相见,同时请求楚国出兵相助。崔杼带兵护送陈无宇,顺势讨伐莒国,入侵介根。
晋国方面,确实是做好了讨伐齐国的准备。八月,晋、宋、鲁、卫、郑、曹、莒、邾、滕、薛、杞、小邾各路诸侯在夷仪相会,将要入侵齐国。因为发大水,所以放弃了军事行动。
冬,楚子伐郑以救齐,门于东门,次于棘泽。诸侯还救郑。晋侯使张骼、辅跞致楚师,求御于郑。郑人卜宛射犬,吉。子大叔戒之曰:“大国之人不可与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