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泡泡中文>王家二房幸福生活日常作者粉红小白菜 > 有种(第1页)

有种(第1页)

起初这地界的人并没有现在这么多,头一年来的人家都是听了些模棱两可消息的投机商。

后来朝廷大坝落成,征民工役开挖河道了,那就是有准了。

自此车马络绎不绝。

路边的小茶寮,原先就是两张桌子一草棚,斗转星移三两载,已经成了一座大门开迎四方客的二层茶楼。

说书先生醒目一拍,巧嘴嘚吧嘚吧,楼中上下天天坐满了客人。

镇上的主干道也是有名号的。

别的镇上叫兴丰街的、朱雀大道的,这镇子不兴那些。起名讲究的是朴实,多朴实?就叫百家街。

地有百家户,街便是百家过。

这名字起得朴实,还有来历。

原来镇子没这么多人的时候都是黄泥路,一有点雨滴,泥泞不堪,还沤臭,什么飞蝇蛆,那可真是可劲造了。

当时的商户王家二房便出面领头,说愿意掏钱修路。

路修了一大截子,到了曹家大门前了。

曹家人一看,这可是便利自己的事情,不白占便宜,也出钱了。

往下路过了张家、孔家、严家。。。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。

如此东家出西家凑,东西南北贯通的两条主干道,家家户户都出过力。

这可是一桩乡里美谈呢。

瞧见镇子主干道当中那一块大石头没,上面那一个个古朴小篆讲述的便是镇子百姓齐心协力、共造民生路的善举。

立碑写传,那是要流于后世子孙的好

事呀。

户愿意安居,再加上路一通,商便来。

有了第一家客栈,有了第一家米铺,有了第一家镖局,有了第一家学舍,有了一间菩萨庙。

学舍是王家掏钱盖的,但是老夫子是孔家请来的秀才公。

菩萨庙是王家掏钱起的,供奉神仙尊,但是里边宝相、金身那是住户们共同出钱装点的。

如此,这新起的镇子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这么些年凑在一处就是乡里乡亲。

这一日是城东孔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,请了镇上不少人家去赴宴。

庆脆脆自然也在受邀行列。

交际不交际的,就是一次场面事。

若是别人家,她借着有孕在身推辞就好,但这孔家却是不行。

落户在镇上的孔家是新任县太爷的嫡亲二房。

老太太嫌县里边闹腾,不喜欢跟着大儿子住,如此便跟二儿子来了当时还叫新花溪村的这地方。

别看老人家年岁大了,但是偏爱在乡野里逛达。

用人家那话叫‘不忘祖宗’。

也不知自己让人家哪里看得上心,总归是认了个亲缘,称呼人家一声干奶奶。

打怀孕了,她便少出门,和这老太太就见过几次。

这一回人家管家上门送帖子,三请五拜的,求着说家里老祖宗擒等呢,可不好在大喜日子让老人家不开心。

也知道她这边是怀了身子,不好腾挪。

一大早的,就使唤人送了滑竿来,说是抬着贵人去,绝不让贵人有半点闪失。

如此便不好再推

辞。

滑竿人稳当地抬着人穿街走巷,立夏和谷雨便跟在后边。

王家的院子是在最西边,孔家的院子是最东边。

走了小两刻钟才到了。

不得不说有滑竿是方便不少,至少这路上的辰光节省不少。

谷雨打赏了几位苦力汉,另一边的立夏已经跟角门上的婆子报号送名帖了。

婆子听了顿时就是热情笑意,“是贵客到了呢。快,往里给老夫人院子里送话,就说王二夫人来了。”

她自引着人往里接,“夫人您是不知道,这几日老夫人常念着您,昨儿还说梦着您了,梦里瞧着您抱了个大胖孩子听戏呢。这不,今儿好说歹说,非得见您一面。”

庆脆脆过了月牙洞,上游廊,同她道:“那我得谢老夫人宝梦呢。肚子里这个长得快,成日累人得慌,还是得老夫人说说。保不准就乖乖了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