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杜在杜二和梁大客气的帮助下,把埋进假坟里的被褥、衣物都倒腾回了家里。令他感触最深的是,当兵前穿的那两双磨平了脚后跟儿的布鞋和露脚指头的白布袜子,洗得那么干净,白纹上起了一层细毛毛,这说明洗的时候是慢功夫,不知道在洗衣板上搓洗了多少遍,细细的线码密密匝匝缝纫得那么细巧,那打补丁的小块白布上,只有非常仔细才能看出被泪水浸渍的印迹,他一下子就想象出俊俊在缝纫这双袜子时哭泣的情景,那是一滴滴泪渍。他又仔细翻看每件衣服、被褥,虽然依然破旧,都那么干干净净、板板正正。这些衣物和被褥上时而都能看见泪渍点点,他瞧着瞧着,对俊俊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言的滋味儿。
这一夜,很难想象大杜是在怎么样的精神折磨中度过的。他与俊俊青梅竹马的童、少年岁月,反复浮现着,翻滚着!
最难忘却的,还是穿开裆裤的时候,也是这样一个秋风正在吹黄树叶的季节,俊俊和一个胖胖的小姑娘在村头玩耍时打了起来,胖胖的小姑娘羞俊俊是个“野孩子”
。她从小就爱打扮爱美,以往也听过这样的话,可还没有恼怒的时候。心想,都说我是小木河村最漂亮的小仙女,为什么有人说我是“野孩子”
呢?可这次,往日的气恼一股脑涌上心头,她使劲把胖胖的小姑娘推了个四仰八叉,哭个不止。胖胖的小姑娘的妈妈赶来了,指责俊俊为什么撒野,俊俊刚一开口告状,那小姑娘的妈妈就说,你本来就是杜家在孩儿树下捡的“野孩子”
嘛。俊俊哭着回家问杜丽娘,杜丽娘骂那些人是胡说。她哭着找到了正在给村里人放牛的大杜哥问,村里的孩子,还有大人为什么说自己是个“野孩子”
?大杜说了实话。那是俊俊刚满月时,被逃荒来的亲生父母扔弃在了胡同口孩儿树下,让爹娘抱了回来。俊俊听了痛哭不止,说亲爹娘咋这么狠心。大杜哥说,说不上狠心,那是没办法,让能养活起的人把你抱走就保你一条命,不然就得饿死。接着说自己也是杜家爹娘从孩儿树下捡来的,还与俊俊拉钩,说了一个埋在幼小心灵里这个不能告人的秘密。这时,俊俊觉得大杜哥更亲了,商量说,要是杜家对咱俩不好,你就领着我跑,大杜含着眼泪说行。日后,小兄妹俩经常有小秘密,并不觉得杜家对他们不好。那时候,杜家夫妇结婚多年不能生育,收养了大杜和俊俊后喜从天降,生下了一个男孩,两口把大杜也看成是自己的亲儿子,就给新生的男孩起名叫杜二。尽管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,杜裁缝土鳖是土鳖,抠是抠,反而觉得对小兄妹俩比对杜二还好,两人开始拿杜家夫妇当自己的亲生父母了。
好归好,遭白眼的时候有,挨打挨骂的时候也有,那都无所谓,因为他们对杜二也那样。只有大杜对杜裁缝看不上他能吃,说他“没出息”
这话一直耿耿于怀,俊俊几次劝他说,你确实是能吃呀,还不让说吗?就经常省下自己的饭份儿偷偷给他。那年清明节前夜,杜丽娘蒸了四个大白馒头,准备摆在牌位上祭供,第二天早上少了两个,杜丽娘嘟囔了两句让杜裁缝听见了,便毫不含糊地指责是大杜偷吃了。大杜一年比一年长大,一年比一年懂事儿了,杜丽娘就怕大杜寻思拿他当后娘养的,就为大杜解释说,别什么事儿都赖老大,我见老二去供房了,没准是老二干的。大杜也借机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偷吃的,杜二当然不干,两人正在争吵,俊俊站出来说是她偷吃的,一家人都愣了,谁也没再吱声……
至此大杜觉得俊俊和自己更亲了。
……
夜深人静。大杜自己也说不清蒙着头在被窝里翻来覆去了多少次。他又一翻身,伴着窗外飒飒的树叶飘落声,传来了厨房里锅碗碰撞声,这是老娘要做早饭了。他想和她说说话,就披上衣服走过去,见老娘从米袋里倒出一碗米,接着米袋子再用筷子推平,便开口问:“娘,这是干什么?”
杜丽娘说:“从去年开始,粮食统购统销了,这口粮是按人口按月从粮店里买来的,就得算计着下锅,要是吃了,就上顿不接下顿了。”
大杜问了家里的定量情况,老娘解释说:“你爹他们三口子都有工作,每月是36斤,我做家务是28斤,俊俊的粮食关系迁走了,就成整好1oo斤了。”
接着就催他说:“老大呀,你回家了,得赶快问问工作分哪儿了?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落上。”
大杜“哼”
了一声说:“就这么点定量还干个屁呀!”
在站前下馆子要粮票和许金仓家那4o8斤粮票的气恼忽地又涌上了心头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他故作吃得少,直打嗝,表白说,现在自己的饭量可是小多了。杜裁缝问怎么搞的?他说在朝鲜战场可劲儿造,已经把肚子里的馋虫撑死了。心里恨不能马上去找林副师长,他可是主持正义又讲公平的人,顺便去找那些搞统购统销的人,问问有钱都买不到粮食,这钱还有什么用?这是什么道理?他压住闷在心里的一股股火,怕家里人担心他闹事儿,装作和颜悦色地说了些慰问杜丽娘的话,吃完饭就直奔火车站,先去找阅兵部队,参加不上就要求长给个话,把关系转业到小小县安排工作,照老娘说的,好要那点定量呀。
大杜一出门,斜对面院的客气大叔迈下门阶正要拐向大街,笑嘻嘻地问:“大小子,吃了吗?”
大杜没去朝鲜战场前就烦村里人,尤其是客气大叔一见面就是这句老俗话,因为不问不要紧,一问就会勾起他肚子里的馋虫,便连珠炮似的回答说:“吃了,吃了,吃了,吃得直撑得慌。”
梁青草在客气大叔身后笑笑俏皮地说:“大杜哥,你刚从战场上回来,我大叔、大婶能让你吃撑一把。”
他一听这里没有好味道,刚要说什么,站前饭店的侯主任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,客气大叔也是先躬腰点头地打招呼:“侯主任,吃了吗?”
侯主任笑笑回答:“吃了,梁大工匠,你老吃了吗?”
客气大叔忙回答说:“吃了,吃了。”
大杜猜想侯主任准是来要粮票的,没等梁大客气开口就问侯主任来干什么,先抢话说:“瞧你们这些长辈的,一见面就吃了吗?吃了吗?不会问点儿别的?问问我在朝鲜战场打死多少鬼子!”
他怕再待下去,这个侯主任要去找老爹、老娘要粮票,在梁大客气面前丢面子,难堪了,忙接着话茬说,“你们这些上一辈人呀,一见面没别的,就是吃了吗,吃了吗。”
客气大叔说:“嘿,大小子,还我们这上一辈、上一辈子的,就是再往上推到大上一辈,大大上一辈,咱们的老祖宗一见面都是这么说,不信回家问问你爹娘去!”
大杜再也不想搭茬儿了,应酬一句迈开大步走了。
果然不出所料,侯主任一开口,客气大叔便说:“侯主任,你就行行好吧,过几天再说,这阵子杜裁缝家特别乱,要不,你到我家来一趟,我先给他垫上。”
梁青草听着顺手从兜里掏出一斤半全省粮票说:“爸,我这里有。”
然后递给了侯主任,侯主任说:“客气大哥,你可别和杜裁缝说我小气,这是公家的买卖呀,不好做,这钱还好说,粮票是一天一清一结账,粮票账乱了套、对不上账,就没法再去粮店买粮……”
梁大客气说:“知道,知道,回头再唠,我和青草要上班去了。”
侯主任拦住他说:“客气大哥,我想求你点事儿。”
梁大客气停住脚步说:“你说。”
侯主任说:“我家养了一头猪,眼瞧要催膘了,喂不上去,杀了又可惜,能不能卖给我点豆腐渣?”
梁大客气摆摆手说:“不中,不中,跟你一样,这是公家的买卖,上头不光对豆腐,连豆腐渣都看得很紧呢,县养猪场死盯着这点豆腐渣,说是过新年肉票都下去了,等着这批猪兑现呢。”
他停停又圆场说:“听说要增加豆腐生产量,要是宽松了,我第一个想着你。”
侯主任只好笑笑说:“那好,我等着。”
他瞧着梁大客气背影直嘟囔:“嘿,梁大客气呀梁大客气,就是不办真事儿,纯粹是假客气……”
小小站铁路派出所所长王福根放下电话一抬头,透过窗户玻璃见大杜正走来,急忙迎上去说:“大杜同志,正好,你们的谭团长通过铁路内线刚打来电话……”
大杜没好气地截断他的话问:“是不是怪你们是饭桶,没有看住我?”
王福根连连摇头说:“不对,不对,我们根本就没想看你,铁路警察管不着这一段,那是谭团长乱点鸳鸯谱。”
大杜紧紧追问:“那是怎么回事?”
王福根说:“谭团长带着阅兵大部队到了北京,让你们一个在朝鲜战场当过副师长的长给好一顿撸……”
大杜怕是听错了,忙问:“你说什么,让副师长好一顿撸,是林师长吧?”
王福根点点头说:“是,是,谭团长说了,是个叫林副师长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