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兄认识此人?”
赵佶好奇道。
“嗯,郓州人氏,其父为县令,横行霸道,欺压良善,草菅人命,小人儿,不足挂齿。”
“竟有此事,怎无人上奏天听?”
赵佶皱了皱眉。
李应歪头看向他,就算有人上奏你看吗?就算看了,你会亲自解决吗?
肯定扔一旁交给梁师成,然后踢蹴鞠去了。
“官官相护,老生常谈罢了。”
李应摇摇头。
“嗯,对了,李兄可准备入围?我这银两准备着呢,刚才所说还算数,肯定不会后悔,看我们谁才是入幕之宾。”
赵佶举起酒杯对着李应笑道,颇为自信。
李应暗叹,果然转头就干其他事了,还是诗词逗佳人重要。
“既然赵兄盛情难却,写一番也无妨。”
李应目的达成颇为为难坐下,与之对饮。
“哈哈哈,好,杨兄,去买两份下笔钱。”
“是,赵公子。”
闲来无事,李应四处打量,看到两位熟悉的身影,向其招招手。
似有回应,两人走来。
“李兄这两位是?”
“赵兄,童兄还有杨兄,我来介绍一下,这两位皆是我的朋友,伯纪兄,志宏兄,你们俩怎么也如此早到京城?”
来者正是李纲,邓肃二人。
“哈哈哈,李兄一走,便感觉府城无甚意思,不如来汴京一瞧,果然今日遇到热闹了。”
“正是正是。”
“我以为你们会回去过完年再来?”
李纲摇摇头,“徒增烦恼,对了,李兄还有这位赵兄准备参加这个诗词大会?”
至于旁边两位,一看就是护卫。
“赵兄请我参加,错负佳人,也不负美意啊。”
“哈哈哈,我说还是李兄真性情吧!”
李纲笑着对邓肃道,后者点点头。
“两位看着一表人才,也是新中举人?”
赵佶好奇问。
“不才,正是。”
“闲话少说,我们开始赋诗吧,佳人可是说了,这可是评判大宋第一风流人物的大会。”
李应笑着打断,他可不想赵佶提前熟悉李纲,暴殄天物。
“是极是极。”